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关键。8月6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能源局与数据局联合发布了《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旨在通过九项专项行动,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
其中包括重点拓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,该方案明确,在居住区、办公区以及商业中心、工业中心、休闲中心等地,将结合实际情况布局公共充电设施,同时加强高速公路充电网络的覆盖,并提升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。
据统计,截至今年6月底,全国充电桩数量已达1024.4万台,年增长率高达54%,其中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分别为312.2万台和712.2万台,满足了2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。
为了进一步满足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需求,国家能源局已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建设了2.72万台充电桩,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覆盖。同时,国家能源局还积极推动县乡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全国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省份在所有乡镇布局了充电设施,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众所周知,全国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宏大的工程,它离不开国家电网和充电桩企业的共同努力。
国家电网作为国有大型企业,具有遍布全国的电力网络,这使得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充电桩的布局和建设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,国家电网都能利用其庞大的网络资源,为电动汽车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。
而充电桩企业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充电桩产品和解决方案,还积极推动充电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。例如,一些充电桩企业研发了具备柔性矩阵投切方式的充电桩,能够自动匹配车端需求功率,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,使充电更加智能便捷。
行业格局似乎已定
充电桩产业链由上游、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构成,而我们最常接触的是下游环节,即充电服务运营商和终端用户。在这个环节中,有多样化的运营企业,例如特来电、云快充、小桔充电、星星充电和依威能源等专业运营商,还有如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和中国普天等国有企业,以及比亚迪、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和上汽等汽车制造商。
从整体市场分布来看,国内公共充电服务市场显现出显著的集中效应。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统计,截至2023年6月,行业前三名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达到54.1%,前五名达到68.7%,前十名更是占据了86.2%的市场份额。特来电、星星充电等领先运营商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0%左右,显示出其稳固的市场地位。